《中国当代文学史叙述研究》
张军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年6月
2014年潍坊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该书是国内首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编撰的著作,从话语立场、叙述声部与述史方式三方面出发对中国大陆内外文学史家编撰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进行历时性考察,进而梳理出半个世纪以来近百部中国当代文学史著的编撰规律。
新中国开始至文革结束期间属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编撰初创期。十七年时期的历史情境决定政治话语在文学史著中取得强势地位,它规定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叙事功能是为新中国的政体、国体以及开国气象进行形象化言说,引导国民构筑新的身份认同。而在“文革”时期政治话语完全排斥知识话语而独占文本,这使得中国当代文学史编撰的叙事功能演化为完全的阶级斗争史。本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史文本声部呈现为政治话语占强势的独白型的“社论式”写作。本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史述史线索是同一的,并逐步走向极端。
“文革”后至1990年代中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编撰的建设期。本时期的情势决定了文学史叙事功能是编写“新时期”文学史为“新时期”鸣锣开道。本时期叙事声部主要为客观化写史。这种客观化写作是意愿化客观,即史家力求保持中立态度以使文学史对读者产生客观科学的接受效果。于是文本叙述声部以知识话语独白为主。本时期政治话语时刻伴随并渗透在文学史书写的每一进程中,规定了史家的述史方式,史家只能书写政治话语限制的建立在“三分法”基础上的历史分期、历史评价与述史线索。
1990年代中期至今属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编撰探索期。本时期文学史叙事功能走向多元化。政治话语让渡给知识话语更多的权力,这表现在对“文革”文学的理性分析、复现十七年文学中被忽视的文学现象与文学外部研究的扩展等方面。本阶段的当代文学史文本出现了多声部叙述,在述史方式上也有了新的变化。
“他者”的文学史一方面是指相对于中国大陆文学史家,大陆外文学史家是“他者”;另一方面是指这些史家书写的不是他们自己地区、国家的文学史,而是异于他们的“他者”的文学史。他们的文学史声部存在两种文学、文化对话的声音。